非同凡响
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标准动车组2013年起开始研发,自首款列车2015年问世至今,历经多年发展,现拥有CR450、CR400、CR300、CR220、CR200五大系列,涵盖时速160 ~ 400km/h各等级的客运动车组列车,还衍生出货运动车组列车、高速综合检测车等,在多个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标准动车组”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铁科院技术牵头,中国中车及相关企业设计制造,各高校及科研单位技术支持,按运营需求制定中国标准,自主正向研发的标准化动车组平台。
2004年4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提出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引进少量原装、部分国内散件组装和大批量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因此,2004年至2007年,原铁道部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分别引进了庞巴迪、川崎、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多个巨头的产品和技术,主要形成了四个产品系列和技术平台。
但多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动车组,技术标准相差甚远,无论是操作、维护还是载客数量都千差万别,不同系列的车型无法重联运行、热备、救援,救援设备不通用,司机、乘务、维修人员培训重复及车站设施重复建设。目前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技术源头形成的产品各不相同,不能通用互换,每个平台需依赖自己的产品供应链,大量配件为独家供货,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维护备件储备量大,占用资金多,对铁路的经营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各型动车组修程修制不统一,维修内容、方式和检修设备有很大不同,配件种类繁杂,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主要目的是:
其一,针对中国的运用需求,推出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从而实现全面自主化;
其二,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动车组在服务功能、运用维护上的统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其三,以自主化、系列化和简统化为目标,打造中国标准动车组品牌,助力中国高铁 “走出去”。
2012年开始启动相关工作;2013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12月总体技术条件制定完成;2014年9月方案设计完成;2015年6月30日,首批样车下线。截至2022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形成了时速350-400 km/h的CR400、时速250 km/h的CR300、时速160 km/h的CR200三大系列的干线动车组,以及在CR400基础上衍生的可变轨距动车组、货运动车组、综合检测列车和在CR300系列基础上衍生形成的时速200 km/h的CRH3A-A型和第二代CRH6系列城际动车组,产品体系完整,数十款型号覆盖时速160-400 km/h。
世界其他国家均没如此规模的高速铁道网络,且运营线路情况相对简单,大部分列车仅针对某条线路进行设计,不能够满足中国复杂的线路条件,通用性差、成本高。其他国家的列车设计之初未考虑高强度运用,检修里程过短,过程复杂,零部件不通用,大规模运行时需要大量储备各种部件,增加运用成本。操作界面不统一,需要重复培训。仅支持短编组00车与01车重联,无法反向重联,不同列车无法重联运行和救援。
复兴号符合国情和线路条件,根据中国纷繁复杂的线路条件和运营特点设计,列车不仅符合中国运营特点,还大量采用免维护设计,极大的增加了可靠性,能够满足超长交路、超大客流、极高出勤率的需求,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实现人工辅助检修甚至无人化检修,部分车型已实现人工一级修里程16000km/192h,全生命周期成本大幅下降。
技术标准统一
不同厂商、型号的列车之间能够相互通讯、重联运行、相互救援,还能够实现任意方向、任意编组之间重联或救援。
操作界面统一
统一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一线工作人员无需重复学习即可操作各款列车,降低学习成本,缩短培训周期,还可避免混淆不同列车操作方法。
零部标准统一
通过统一各种标准,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更容易进行统一,有助于建立更完备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响应时间更短。
检修维护标准统一
能够制定统一的检修维护标准,无需考虑不同型号列车对运营带来的额外影响,不同型号列车无需分开管理。
较低的维护成本
增加大量免维护设计,在列车和地面大量先进传感器的加持下,能够实现日常检修无人化、智能化,减少人力消耗,极大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时刻进步
用户和厂商距离更近,每一批次交付的列车都能够根据实际运用状况进行优化迭代,根据情况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既有列车进行不断升级。
本站已运行3735天。
列车开往的方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窗外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处在嘈杂的动态中,
却是静而细腻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