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号
CRH2C型动车组是在CRH2A的250km/h平台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通过技术转移、引进吸收后实现国产化,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动车组,一阶段最高设计时速320 km/h,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350 km/h,并将最后一组作为CRH380A系列外形实验列车。2007年12月首列车下线,至2011年共制造60组,其中包括3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CRH2C系列同样继承了CRH2系列存在的问题,采用较为落后的列车网络和电气系统,且传感器数量少,出现故障时排查极为困难。不仅列车检修维护困难,而且需要使用(日本进口的寿命约为5年的内置不可充电且无法更换电池的)有源NFC卡片写入包括列车车次数据、广播信息以及显示屏内容的列车运行数据,卡片寿命到期后需要更换,且部分列车因年代久远,相关车载装置也存在问题,另外该系统与列车网络深度绑定,通信协议落后,且使用光纤传输,更换系统较为困难,导致列车无法更换车次信息,部分列车只能长期固定交路,加之CRH2C的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其无法胜任长距离交路,限制了列车运行范围。
另外,该车车内通风设施设计不合理,新风与废气容易串流,车内通风口没有排水挡,车内尤其是卫生间内的污水有进入通风系统的概率,一旦进入就会发酵变质产生异味,且整个结构不利于清洁。此问题已在CRH2C型动车组及之后制造的CRH2系列动车组将进风口置于列车顶部后仍存在。
本系列共有以下几个子型号 | |||||
型号 | 特征 | 编组 | 速度 | 数量 | |
CRH2-300 | 6M2T | 300 km/h | (已退役)0.125 | ||
CRH2C(一阶段) | 6M2T | 320 km/h | 28 | ||
CRH2C(二阶段) | 6M2T | 350 km/h | 29 | ||
CRH2C(综合检测车) | 6M2T | 350 km/h | 2 | ||
CRH380A实验车 | 6M2T | 350 km/h | 1 |
2005年6月至9月,原铁道部展开时速300公里级别的第二轮高速动车组招标,招标采用了“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企业联合体”联合成功中标,获得60列CRH2C型动车组的订单,合同金额总值95亿元人民币。根据合同要求,CRH2C的设计指标为持续运营时速为275公里,最高营运时速为300公里(实际最高营运速度为350公里),最高实验时速350公里,标称时速300公里,运用于新建的高速城际铁路及客运专线。
2007年12月22日,首列CRH2C动车组(当时编号CRH2-061C)出厂,作为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2008年01月,CRH2C-2061和CRH2C-2062(当时编号CRH2-061C、062C)开往北京环铁铁道,青岛四方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对动车组进行了试验测试。
2008年04月24日,CRH2C-2061(当时编号CRH2-061C)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高速测试,其最高时速达到近370公里,打破了“中华之星”创造的321.5公里时速纪录。
截止2008年06月底,CRH2C型动车组相继完成了环行线、秦沈线及京津城际线的各项性能试验、型式试验、线路试验。试验期间共进行了涵盖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弓网受流、空气动力学等17大项近200余个试验项目。
2008年07月01日起,首批6列CRH2C型动车组模拟正常运营状态在京津城际铁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营。
2008年08月01日起,CRH2C型动车组正式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
2008年11月23日,CRH2C-2067、2068(当时编号CRH2-067C、068C)被运送至汉口,并于2009年1月08日起,在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综合试验段上开始测试。
2009年03月27日,CRH2C-2070(当时编号CRH2-070C)动车组在胶济铁路上进行线路试验时,6号车厢的受电弓因没有与绝缘子紧密接合,造成受电弓脱落的故障。
2009年04月起,京津城际铁路改用CRH3C型组运营,CRH2C不再负责日常营运,仅作为热备列车及线路检查车。
2009年07月至9月期间,CRH2C-2061、2067、2068(当时编号CRH2-061C、067C、068C)在武广客运专线进行局部路段联调联试及高速试运行。
2010年04月起,CRH2C-2061、2068(当时编号CRH2-061C、068C)开始在沪宁城际铁路综合试验段上开始测试。
2011年07月01日,CRH2C-2061开始在广深港高铁(内地段)综合试验段上开始测试。
2014年07月01日,根据《铁总运(2014)150号》文件,所有CRH动车组的编号均作出了调整,CRH2C(一阶段)型动车组的编号方式发生变化:原编号为CRH2-061C~CRH2-090C改为CRH2C-2061~CRH2C-2090。
CRH2C 一阶段动车组是在CRH2A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CRH2C一阶段将动力车数量从CRH2A的4节增至6节(6M2T) ,额定功率增加到8208kW。动车组在第4车厢、第6车厢处各设一个受电弓,为适应较高的运行速度,动车组使用SSS400+型高速受电弓,并在受电弓两侧加装立体围护整流罩。
CRH2C一阶段采用四方股份研制的SWTB-300/SWMB-300型转向架, 一系悬挂由垂向油压减振组成,二系悬挂由空气弹簧,横向油压减振器和抗蛇行减振器组成。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转向架制动方式为液压式轮盘制动。
CRH2C使用的牵引逆变器、辅助牵引变流器、通风系统及列车信息系统由南车时代采提供,合同总值5.96亿元人民币,2007年11月26日签订合同,供货期由2008年至2009年。
供电制式为交流25kV 50Hz,采用IGBT风冷牵引变流器,采用主辅分离式设计,牵引电路的基本单元由1台牵引变压器→2台牵引变流器→8台牵引电机构成。牵引变流器安装在M车上,由牵引变压器牵引绕组引出,在牵引时向牵引电机提供电力、制动时进行电力再生控制。当1次侧绕组电压为25kV时,牵引绕组电压为1400V。辅助变流器由牵引变压器辅助绕组引出,辅助变流器提供非稳压单相AC100V、稳压单相AC100V、稳压单相AC220V、稳压三相AC400V、稳压DC100V给相关车辆设备。当1次侧绕组电压为25kV时,辅助绕组电压为400V。CRH2C(一阶段)主要有日立和时代三菱两种VVVF,日立变流器型号为CII-HHR1420A。牵引电机采用永济电机公司造YJ92A(日立转让技术)和株洲电机公司造MB5120A(三菱转让技术)三相鼠笼式牵引电机,轴功率提高到342kW,其轴端设置速度传感器、用于牵引变流器控制以及制动控制装置检测速度(转子频率数)。
CRH2C一阶段动车组设有一等座车、二等座车及二等座/餐车,其中一等座及二等座座椅均可旋转。一等座车的座位间距为1,160mm,座位设于左右各两排中间为过道。二等座车的座位间距为980mm,座位设于左右3+2排中间为过道。
随着部分车型的集中配属,CRH2C全部配属南京,主要运营沪宁城际及周边线路
如何区分?G字头列车无商务座、特等座即为CRH2C。
CRH2C型动车组设有一等座车、二等座车及二等座/餐车,其中一等座及二等座座椅均可旋转。一等座车的座位间距为1,160mm,座位设于左右各两排中间为过道。二等座车的座位间距为980mm,座位设于左右3+2排中间为过道。
和谐号CRH2C(二阶段)型动车组,是在CRH2C(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整体优化设计(第二阶段)而研发的高速动车组。
2010年01月,第二阶段CRH2C首列(当时编号CRH2-091C)下线,在郑西高铁测试中创造了393 km/h的记录。
2010年02月起,第二阶段CRH2C在郑西客运专线投入运营。
2014年07月01日,根据《铁总运(2014)150号》文件,所有CRH动车组的编号均作出了调整,CRH2C(二阶段)型动车组的编号方式发生变化:原编号为CRH2-091C~CRH2-110A改为CRH2C-2091~CRH2A-2110,CRH2-141C~CRH2-150A改为CRH2C-2141~CRH2C-2150。
CRH2C二阶段是在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一阶段相比,CRH2C二阶段采用YQ-365电动机,额定功率提升为8760kW,CRH2C二阶段齿轮比由3.036调整为2.379,保证在轮对全磨耗及时速350情况下牵引电机不超过允许最高转速。动车组在第4车厢、第6车厢处各设一个受电弓。动车组使用SSS400+型高速受电弓,并在受电弓两侧加装立体围护整流罩。
CRH2C二阶段车体主结构与CRH2C一阶段相同,二阶段将底架端部地板改为双层中空型设计,侧墙下边梁改为桁架结构,外端墙板由2.5mm改为4mm。
CRH2C二阶段采用四方股份研制的SWTB-350/SWMB-350型转向架, 一系悬挂由垂向油压减振组成,二系悬挂由空气弹簧,横向油压减振器和抗蛇行减振器组成。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转向架制动方式为液压式轮盘制动。解决CRH2C一阶段所存在的垂向和横向振动问题。
CRH2C二阶段转向架相对于CRH2C一阶段,构架主体结构保持不变,局部结构调整。轴箱轴承外径尺寸增加,降低簧下质量,轮径、轴端结构及采用锻造铝合金材料轴箱体不变,优化设计铝合金轴箱体尺寸。一系悬挂沿用无摇枕结构,优化空气弹簧参数、一系悬挂参数(刚度、阻尼),承载元件按15T轴重载荷条件设计,增设抗侧滚扭杆装置,每侧设双抗蛇行减振器,设半主动横向减振器,中心牵引销减重,自由间隙增加。增加转向架失稳监测装置。
牵引电机采用永济电机公司造YJ92B和株洲电机公司造YQ365三相鼠笼式牵引电机,轴功率提高到365kW,其轴端设置速度传感器、用于牵引变流器控制以及制动控制装置检测速度(转子频率数)。
车厢内部调整为木色暖色调,且使用LED光源;改用玻璃车厢间隔门和透明行李架。
随着部分车型的集中配属,CRH2C全部配属南京,主要运营沪宁城际及周边线路
如何区分?G字头列车无商务座、特等座即为CRH2C。
CRH2C型动车组设有一等座车、二等座车及二等座/餐车,其中一等座及二等座座椅均可旋转。一等座车的座位间距为1,160mm,座位设于左右各两排中间为过道。二等座车的座位间距为980mm,座位设于左右3+2排中间为过道。
CRH2CA-2061和2068为综合检测车,配属中国铁路总公司。安装了ATP、信号参数、无线场强、弓网关系、轨道几何形态、动力学及加速度检测的设备和线路监视系统,主要负责时速250—350公里级的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状态、动力学、接触网、信号、ATP、无线通信、线路环境等的周期性检测和新建线路的全方位检测。
2007年12月22日,首列CRH2C动车组(当时编号CRH2-061C)出厂,作为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2008年01月,CRH2C-2061和CRH2C-2062(当时编号CRH2-061C、062C)开往北京环铁铁道,青岛四方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对动车组进行了试验测试。
2008年04月24日,CRH2C-2061(当时编号CRH2-061C)在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高速测试,其最高时速达到近370公里,打破了“中华之星”创造的321.5公里时速纪录。
截止2008年06月底,CRH2C型动车组相继完成了环行线、秦沈线及京津城际线的各项性能试验、型式试验、线路试验。试验期间共进行了涵盖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弓网受流、空气动力学等17大项近200余个试验项目。
2008年07月01日起,首批6列CRH2C型动车组模拟正常运营状态在京津城际铁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营。
2008年08月01日起,CRH2C型动车组正式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
2008年11月23日,CRH2C-2067、2068(当时编号CRH2-067C、068C)被运送至汉口,并于2009年1月08日起,在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综合试验段上开始测试。
2009年07月至9月期间,CRH2C-2061、2067、2068(当时编号CRH2-061C、067C、068C)在武广客运专线进行局部路段联调联试及高速试运行。
2010年04月起,CRH2C-2061、2068(当时编号CRH2-061C、068C)开始在沪宁城际铁路综合试验段上开始测试。
2011年07月01日,CRH2C-2061开始在广深港高铁(内地段)综合试验段上开始测试。
2014年07月01日,根据《铁总运(2014)150号》文件,所有CRH动车组的编号均作出了调整,CRH2C(一阶段)型动车组的编号方式发生变化:原编号为CRH2-061C~CRH2-090C改为CRH2C-2061~CRH2C-2090。
2009年,由于青岛四方也承担了新一代时速38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CRH380A)的研发任务,为了预先获得CRH380A型动车组新头型的空气动力效能和实车试验数据,原铁道部决定将CRH2C-2150作为CRH380A的试验实体样车,改为使用下一代的新头型。CRH2C-2150性能指标均与其他CRH2C(二阶段)相同。
2010年04月12日,青岛四方召开新一代高速列车新头型发布会,宣布4月底完成试验车下线。
这列动车组(CRH2C-2150)于2010年04月底在青岛下线,车身仅标示为“试验车 CRH380A”。
2010年04月26日,CRH2C-2150试验动车组被运送至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安装各种试验设备并布线。
2010年05月04日,CRH2C-2150试验动车组由北京出发经京广铁路赴郑州。
2010年05月11日起,试验车开始于郑西客运专线进行时速160公里以下调试试验,06月07日开始正式高速试验,通常每天往返郑州和灵宝西共三个来回,试验一直持续至8月。
2010年09月初,CRH2C-2150试验动车组转往武广客运专线继续进行试验工作。
2010年11月,按铁道部统一安排,CRH2C-2150正式配属上海铁路局,作为综合检测列车。
2014年07月01日,根据《铁总运(2014)150号》文件,所有CRH动车组的编号均作出了调整,CRH2C(380A头型)型动车组的编号方式发生变化:原编号为CRH2-150C改为CRH2C-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