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本站已经连续运行4019天。
近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线路、新车型诞生,一大批因高铁而变得联系紧密的城区群,让异地工作和生活早已不再是梦想,依赖铁路出行的乘客也越来越多,铁路已经不再是那个每年春运坐一次的“回家”的工具,而是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中国铁路发展与进步逐渐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人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参与者”变成了“建设者”,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中国铁路的“宣传员”,也通过自身行为来引导更多的群众百姓来感受铁路进步带来的便捷与快乐。虽然有关中国铁路的内容层出不穷,但更多的网友关注的是中国高铁的外在美,诸多摄影大师拍摄的美图的确能够让浏览者瞻望咨嗟,而真正想要去深入了解其内在美的时候,却有可能捉襟见肘。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一般用户难以辨别其真伪,因此需要一个平台将常用知识进行汇总,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本站自2014年建立以来,从一开始单打独斗,到后来形成团队,再到后来有了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校学者、研究生和国铁集团、中国中车等相关从业者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内容还是网站样式都在持续进步,至今已有近70位各界专家、学者、从业者以及爱好者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精彩的图文及视频,同时还有通行线、地铁通、Central Go、下关站等团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本站截至目前(2025/7/24 9:49:42)从未接收过任何单位和个人任何形式的经济资助,目前也没有接受资助的计划,本站的各位内容贡献者也未曾收到过本站的任何性质的酬劳,大家凭借对铁路的一份热爱,努力去收集整理资料并创造内容,使本站走到了今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团队成员与单杏花老师(右三)合影
团队成员与罗春晓(右二)、罗一童(右一)老师合影
在学术方面,团队核心成员在铁道相关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完成多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023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种复杂路网条件下轨道交通列车性质表示方法,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成网运行后列车性质表示提供有效借鉴;率先提出了高速铁路“双线单向”运行模式,实现在不影响检修天窗时长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高速铁路夜间行车能力。2024年08月23日至08月25日,第十一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ICTTS'2024)于甘肃兰州举行。本届会议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兰州交通大学承办,慧伊创新科技与西南交通大学张勤宇博士合作发表会议论文。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轨道交通相关学术活动和展会,与展商和从业者进行交流讨论,2025年07月10日,共7名成员参加了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参观。
相关学者合影
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交通美学方面的研究,让更多人来关注交通美学,了解交通美学的意义与价值,推动交通美学在学术研究中的积极性,同时使行业对交通美学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提升,进而推进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的进步。
与通行线团队共同向全球推介中国交通发展成果
在科普方面,积极响应号召,努力传播更完整、更准确的铁路知识。2025年06月27日,在中车大连公司举办“星驰TALK”科普文化交流活动中,China-EMU核心运营团队成员、清华大学学生交通文化交流协会运营组成员石谨诚博士以及大连交通大学靳世英博士正式成为推动“星驰”科普计划的合伙人。石谨诚博士分享了车迷群体作为“桥梁”,如何通过精准线路图绘制、专业网站建设、实地考察、社群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传播铁路知识、消除信息差、连接官方与公众,并呼吁未来加强开放共享与共创。
“星驰TALK”科普文化交流活动
石谨诚博士精彩分享
2025年07月09日,石谨诚博士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装备展览会上以车迷视角下的铁路科普:思考、实践与展望为题做了精彩分享。
石谨诚博士精彩分享
著名博主魔光老徐精彩分享
在传播交通文化方面,与通行线团队联手提供全面的交通资讯和出行指引并制作精美文创产品,同时还参与交通类综艺节目的编排与制作,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交通交通文化,提供出行指引。
综艺节目“公共交通鬼抓人”团队部分成员
在历史研究方面,团队核心成员秦浩博等在早期动车组、蒸汽机车、窄轨铁路、磁悬浮列车等方面的遗迹探寻、影像资料留存、文献搜集整理、相关遗迹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做出大量工作。追火车的少年——陈劲希用脚步和镜头,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记录和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和铁路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秦浩博探访早期动车组
陈劲希举办摄影展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但是由于团队能力和精力有限,数据无法做到100%准确,也无法实现实时更新,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也将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的更新、优化和完善网站内容和显示效果,努力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持续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和交通美学研究做出贡献。同时,公司和网站团队成员也将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不仅在科普方面不断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更要在学术和技术上产出更多创新成果,为交通强国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大家也可以关注各位内容贡献者的社交媒体账号。当然,还有一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低调大佬也对本站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铁集团、中车集团、京车公司相关专家对本站的支持。
主要学术成果
本站已运行4019天。
列车开往的方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窗外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处在嘈杂的动态中,
却是静而细腻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