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
中国标准动车组,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铁科院技术牵头,中国中车及相关企业设计制造,各高校及科研单位技术支持,按运营需求制定中国标准,自主正向研发的标准化动车组平台。
2004年4月,中国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提出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引进少量原装、部分国内散件组装和大批量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因此,2004年至2007年,原铁道部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分别引进了庞巴迪、川崎、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多个巨头的产品和技术,主要形成了四个产品系列和技术平台。
但是,多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动车组,技术标准相差甚远,无论是操作、维护还是载客数量都千差万别,不同系列的车型无法重联运行、热备、救援,救援设备不通用,司机、乘务、维修人员培训重复及车站设施重复建设。
目前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技术源头形成的产品各不相同,不能通用互换,每个平台需依赖自己的产品供应链,大量配件为独家供货,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维护备件储备量大,占用资金多,对铁路的经营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各型动车组修程修制不统一,维修内容、方式和检修设备有很大不同,配件种类繁杂,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主要目的是:
其一,针对中国的运用需求,推出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从而实现全面自主化;
其二,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动车组在服务功能、运用维护上的统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其三,以自主化、系列化和简统化为目标,打造中国标准动车组品牌,助力中国高铁 “走出去”。
2012年开始启动相关工作;2013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12月总体技术条件制定完成;2014年9月方案设计完成(外观由澳大利亚Industrial Design Alliance公司设计);2015年6月30日,CR400BF首组样车下线。
本系列共有以下几个子型号 | |||||
型号 | 特征 | 编组 | 速度 | 数量 | |
CR400BF(样车) | 样车 | 4M4T | 350 km/h | 3 | |
CR400BF | 4M4T | 350 km/h | 142 | ||
CR400BF-A | 16辆编组 | 8M8T | 350 km/h | 74 | |
CR400BF-B | 17辆编组 | 8M9T | 350 km/h | 14 | |
CR400BF-G | 耐高寒 | 4M4T | 350 km/h | 93 | |
CR400BF-S | 16辆编组双层 | 8M8T | 350 km/h | 0.1875 | |
CR400BF(纵向卧铺) | 16辆编组卧铺 | 8M8T | 350 km/h | 1 | |
CR400BF(货运) | 4M4T | 350 km/h | 1 | ||
400 km/h可变轨距动车组(样车3) | 4M4T | 400 km/h | 1 | ||
400 km/h可变轨距动车组(样车5) | 4M4T | 400 km/h | 1 |
2015年06月底,四方股份和长客股份研制生产的两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陆续抵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铁道试验基地。
2015年06月30日上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内,为四方股份和长客股份研制生产的两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举办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仪式。
2015年07至08月,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在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进行静态调试和低速试验工作,主要包括单组性能调试和科学试验的准备工作、型式试验(静置和160km/h及以下速度级)、互联互通功能实车调试和验证试验(静置和160km/h及以下速度级)。
2015年08月21日,两组样车开始进行重联运行测试。
2015年08月25日,两组样车组抵达沈阳动车所。
2015年08月26至30日,两组样车在沈阳铁路局管内哈大高铁和长珲城际进行测试,其中在长珲城际长春-吉林区间进行了时速250公里有砟轨道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试验。
2015年09月,两组样车回到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继续试验工作。
2015年10月14至16日,再次在沈阳铁路局管内哈大线和长珲城际铁路长春-吉林间进行了长客股份250km/h及以下速度级动力学性能试验。
2015年10月23日,两列标准动车组抵达大西综合试验段。
2015年10月23日至11月16日,在大西高铁综合试验段原平-蝎子寨大桥间进行了200~370km/h速度级的动力学性能、弓网受流性能、空气动力学、车内外噪声性能、动应力等相关试验,试验测试结果满足试验大纲的要求。
2016年05月15日,两组样车抵达郑徐高铁,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综合实验。
2016年07月01日~1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在郑徐高铁上进行了综合试验,成功实现时速420公里两车交会及重联运行的目标。这是拟运营高铁动车组列车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420公里交会运行。
2016年07月25日起,两组样车开始在沈阳铁路局管内进行不载客试运行。
2016年08月05日,由四方和长客分别生产的第二组样车(CRH-0208、CRH-0507),先后抵达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进行调试。
2016年10月12日,第二批两组样车结束了在铁科院的试验,回送至太原南站,准备在大西客专高速综合试验段开始进行综合试验。
2016年08月15日上午6时10分,由两组样车重联担当的G8041次列车驶出大连北站,沿哈大高铁驶向沈阳站,这是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正式载客运行。
2016年10月26日,两组样车结束了为期73天的载客试运营,正式完成静态调试、型式试验、动力学实验、空载运行、载客运行等在内的60万公里的考核试验。
2016年10月27日,两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分别从大连北站出发,当日回到青岛四方股份和长春长客股份的厂内,进行拆解检修。
2016年10月,由唐山公司试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CRH-0305在下线,0305采用。
2016年11月19日,唐山公司样车CRH-0305抵达位于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开始进行试验。同日,CRH-0507也回到北京,抵达铁科院环铁。
2016年11月24日,CRH-0507与CRH-0305在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开始进行重联试验。
2016年12月31日,CRH-0507抵达沈阳铁路局管内皇姑屯,并于2017年01月03日起,在沈阳铁路局管内进行进一步动力学测试。
2017年01月03日,国家铁路局向中车长客颁发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简称中国标动)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型号定为CR400BF。
2017年01月04日,CR400BF-0305停放在青岛动车段进行检修和静态调试。
2017年01月05日,CR400BF-0305前往大西高铁高速综合试验段。
2017年02月16日,两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CR400AF-0207、CR400BF-0503重联担当G65/8次运行。
2017年07月07-08日,CR400AF-0207、CR400BF-0503在京沪高铁进行提速350 km/h相关试验。
2017年07月23日,CR400AF-0207、CR400BF-0503回归G65/8次。
2017年10月17日,CR400AF-0207、0208、CR400BF-0305、0503、0507开始交替担当京津城际、G9061/2/3/4、G65/8等车次。
2017年12月,五组样车均投入京津城际运行,随后0305转配沈阳。
CR400BF动车组样车,共有CR400BF-0305、CR400BF-0503、CR400BF-0507三组。三组车的外观、内饰及部分配置和参数均有较大差别。
0305与CR400AF进行了技术互换,采用永济电机IGBT-VVVF以及中车株洲电机(YQ-625);
0503采用纵横机电IGBT-VVVF;
0507采用永济电机IGBT-VVVF。
样车的涂装和坐席已经修改为与量产车相同,但是仍有很多内部细节保留样车的状态。
目前CR400BF-0503配属北京局集团天津曹庄动车所,近期(2021年10月)主要担当车次包括G6289/90/91/92/93、G8923/26/38等车次。
CR400BF-0507曾配属北京局集团天津曹庄动车所,2021年11月主要担当车次包括G6271/2/3/4/5/6、G8921/2/5等车次,2022年2月转配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
目前CR400BF-0305配属沈阳局集团沈阳北动车所。
2017年05月起,CR400BF正式量产
2017年0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命名为“复兴号”。
2017年06月26日至06月30日,复兴号动车组担当京沪高铁G123/G156次和G155/G124次。
2017年07月01日至09月20日,复兴号动车组担当京沪高铁G1/G142次、G107/G4次、G143/G2次和G3/G12次
2017年07月27日,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安排,复兴号CR400AF、CR400BF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开展了时速350 km/h实车、实重和实速检验检测、可行性研究和运营安全评估,开行G350727,G727350次列车。通过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证和综合评估,经过专家评审,京沪高铁满足设计时速每小时350千米的运营要求。
2017年09月21日起,复兴号动车组担当京沪高铁G1/G2、G3/G4、G5/G6、G7/G8、G9/G10、G13/G14、G17/G18次,按时速350 km/h运行,重新占领世界轨道交通第一速度。
2015年09月16日(2015TKJC-1-ZBGD)招标,中车长客中标1组,车号0503,样车;
2017年04月24日(2017TDJT-2-350BD)招标,中车长客中标25组,车号5001-5025;
2017年11月03日(2017TDZC-4-350BD)招标,中车唐山中标23组,车号3001-3023;
2017年11月03日(2017TDZC-4-350BD)招标,中车长客中标22组,车号5026-5047;
2018年06月15日(2018TDZC-1-350BD)招标,中车唐山中标16组,车号3034-3049;
2018年06月15日(2018TDZC-1-350BD)招标,中车长客中标14组,车号5068-5081;
2018年10月17日(2018TDZC-3-350BD)招标,中车唐山中标33组,车号3059-3091;
2018年10月17日(2018TDZC-3-350BD)招标,中车长客中标7组,车号5106-5112;
2018年10月17日(2018TDDC-3-350BDYC)招标,中车唐山中标1组,车号0305,样车;
2018年10月17日(2018TDDC-3-350BDYC)招标,中车长客中标1组,车号0507,样车;
2020年11月23日(2020TDZC-2-350BD)招标,中车唐山中标9组,但实际生产2组,其余转由中车四方生产,车号3106-3107。
与其他CR400BF不同的是,CR400BF-3106、3107使用永济电机YGZN2Q256型牵引变流器,其余为纵横机电TKD502型。
从3106(2020年11月招标)开始的新一批CR400BF增加了独立的司机室门,便于司机乘降,也提高了商务座乘客的私密性。
首批25组(一阶段)二等座车因最开始设计定员85人,后来调整为90人,车体已经按85人制造,因此窗、座相互不匹配。尽管在行李架下方增加了灯带,但是车内没有顶灯,顶部灯带依然靠近行李架,容易被行李遮挡出现车内照明不足,后期版本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横向照明灯。
CR400BF-A动车组是在CR400BF基础上设计生产的16辆编组的高速动车组。
2017年11月1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公告,将采购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批50列。
2018年02月05日,CR400BF-A下线。
2018年03月01日,CR400BF-A-3024、5048到达铁道科学院进行测试。
2018年03月24日,CR400BF-A-3024启程前往沈阳。
2018年03月26日,CR400BF-A-3024开始在沈阳局集团管内进行试验。
2018年04月07日,CR400BF-A-5048到达沈阳。
2018年06月起,CR400BF-A逐步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
2018年10月起,CR400BF-A逐步在更多线路运营。
2017年11月10日(2017TDZC-4-350BDL)招标,中车唐山中标20组,车号3024-3033;
2017年11月10日(2017TDZC-4-350BDL)招标,中车长客中标10组,车号5048-5067;
2018年06月15日(2018TDZC-1-350BDL)招标,中车唐山中标7组,车号3050-3056;
2018年06月15日(2018TDZC-1-350BDL)招标,中车长客中标16组,车号5082-5097(5097按CR400BF-B交付);
2018年10月17日(2018TDZC-1-350BDL16)招标,中车唐山中标2组,车号3057-3058;
2019年09月20日(2019TDZC-1-350BDL16)招标,中车唐山中标14组,车号3092-3105;
2019年09月20日(2019TDZC-1-350BDL16)招标,中车长客中标6组,车号5156-5161。
CR400BF-B动车组是在CR400BF-A基础上设计生产的17辆编组的高速动车组,该车增加了一节二等座车,增加定员90人。
2018年09月07日,该车首次曝光。
2018年09月下旬,CR400BF-B-5097到达铁科院进行测试。
2018年10月17日,17辆编组动车组首次招标。
2018年10月20日,CR400BF-B前往京沈高铁、通新高铁进行试验。
2019年01月05日起,CR400AF-B-2116与CR400BF-B-5097投入运营,共同担当京沪高铁G9/G16次。
2018年06月15日(2018TDZC-1-350BDL)招标(16编组),中车长客中标16组,其中最后一组按17编组交付,车号5097;
2018年10月17日(2018TDZC-1-350BDL17)招标,中车长客中标8组,车号5098-5105;
2019年09月20日(2019TDZC-1-350BDL17)招标,中车长客中标5组,车号5151-5155。
与其他CR400BF-B不同的是,CR400BF-B-5155使用永济电机YGZN2Q256型牵引变流器,其余为纵横机电TKD502型。
主要在京沪及周边线路G1、G3、G4、G8、G10、G12、G14、G15、G16、G17、G19、G23、G28、G29、G104、G141、G2573、G2590、G7176/7、G7178/5、G7199。
每隔一段时间会代CR400BF-BZ所运营的车次。
CR400BF-G动车组是在CR400BF基础上设计生产的8辆编组的耐高寒抗风沙高速动车组,主要运营与东北地区与京张/京包高铁。
从5163开始的新一批CR400BF-G增加了独立的司机室门,便于司机乘降,也提高了商务座乘客的私密性。
2018年10月17日(2018TDZC-3-350BDG)招标,中车长客中标30组,车号5113-5142;
2019年09月20日(2019TDZC-1-350BDG)招标,中车长客中标5组,车号5146-5150;
2020年09月28日(2020TDZC-2-350BDG)招标,中车长客中标22组,车号5163-5184;
2020年11月23日(2020TDZC-3-350BDG)招标,中车长客中标27组,车号5185-5202、5214-5223。
2020年11月23日(2021TDZC-2-350BDG)招标,中车唐山中标9组,车号3108-3116。
截至2022年3月主要运营范围为京哈、沈大、京张、张呼、大张等线路,以及京沪、津秦、秦沈少量车次。
截至2022年6月主要运营范围为京哈、沈大等线路,京沪、津秦、秦沈少量车次以及北京西至西安北(G55/6/7/8/9/60)。
CR400BF-E(非官方名称,暂未定名,车身早期喷涂CRH-0306,后进行修改,暂不清楚目前修改后的名称)是一款16辆编组的时速350 km/h的高速卧铺动车组,具备抗高寒、抗风沙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铁路网在神州大地上的不断延伸,各种跨局长大交路越来越常见,北京西—广州南、哈尔滨西—上海虹桥、北京西-昆明南等线路,连续运行时间都超过了9个小时,其中的哈尔滨西—上海虹桥、北京西—昆明等线路,连续运行时间甚至接近13个小时,对旅客承受长途旅行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拓展,未来势必会出现里程更长的线路。我国虽已开行了一部分卧铺动车组,但是既有动卧的定员少、运力小,在乘坐舒适性、私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为此,相关主机厂在完成统型卧铺动车组研制之后,便开始着手研究针对大定员、高舒适性的新型高速卧铺动车组方案。
CR400BEF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和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卧铺动车组统型技术要求,唐车版高速纵向动卧的车体、牵引、制动、网络、转向架等关键系统采用中国标准动车组成熟的技术方案和设计结构,并在数量和布置上进行适应性调整,重点就旅客界面进行改革创新,即通过卧铺包间创新性的纵向交错式布置,实现一人独立空间:单独的车窗、茶桌、电源等功能和设施齐备。同时对环境和线路条件、列车编组、安全性等主要顶层指标进行分析,形成时速350 km/h新型高速卧铺动车组的顶层指标。
列车为16辆编组,8动8拖,全长413.3 m;在03、06、11、14车设置受电弓;09车为软卧/餐车,采用统型横向卧铺包间,定员20人;头车和其他中间车设新型纵向交错布置式卧铺,头车定员40人,其他中间车定员60人;全列定员880人。
转向架分为动车转向架、拖车转向架2种,均为无摇枕结构形式,基于时速350km标准动车组转向架设计,并针对卧铺动车组空重车差异大的特点对悬挂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了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系统的动力学参数。
车体采用大型中空超薄铝型材焊接而成的薄壁筒形整体承载轻量化车体,列车牵引功率20280 kw,能够在20‰的坡道上保持350 km/h的时速,转向架为无摇枕结构形式,基于时速350 km/h标准动车组转向架设计,并针对卧铺动车组空重车差异大的特点对悬挂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了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列车制动性能优异,初速度350 km/h的紧急制动距离≤6500 m,初速度300 km/h的紧急制动距离≤3800 m。
2016年国家科技部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中率先启动了“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本项目以“跨国互联互通”、“变轨距走行系”和“智能化主动安全与运维保障”为特征,全面体现我国在高速铁路装备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综合实力与领先优势。基于项目形成的技术和产品平台,可对“一带一路”倡议、高端装备“走出去”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直接的技术、装备支撑。
2020年10月21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长客)下线。
列车设计运营速度400km/h,并且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50~50℃)、不同轨距(1435/1520 mm)、不同供电制式标准(AC25kV/DC3kV)的国际铁路间运行,具有节能环保、主动安全、智能维护等特点,是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更智能
智能行车——自动驾驶+节能驾驶
智能运维——在途状态检测、预警、预测,实现列车状态显示、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故障分析、健康评估等功能。
智能服务——卫星通信技术和3G/4G通信,实现400km/h无线上网、电视直播、应急通信等。
更节能
整车减重4.67%,阻力降低6.6%,牵引效率提升2%,单位人公里节能10%
更舒适
350km/h车内噪声比既有车降低2dB(A),主动降噪头部区域降低2dB(A),减振器主动控制技术(平稳性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