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号 共1组
和谐号CRH380A系列动车组,是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CRH2C型动车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的中国第二代CRH动车组。2010年09月30日CRH380A首次载客运营。2010年12月03日CRH380AL创造了486.1 km/h的最高运行时速。2011年06月30日,CRH380AL正式投入运营。CRH380A系列2010年开始生产,至2017年停产,除模型车外累计生产448组,其中CRH380A 40组,CRH380A统型279组,CRH380AJ 5组,CRH380AL 113组,CRH380AN 1组,CRH380AM 1组,港铁CRH380A 9组,折合561标准组。
CRH380A系列轴重相对较轻,气密性好。但由于继承了CRH2系列诸多特征,很多缺点仍然存在,导致CRH380A系列早期修程较短,无法胜任交长交路运营,因CRH380A系列动力车多,且依然使用的是极其落后的ARCNET网络标准,监测列车运行状态的传感器数量不足,需要人工查找问题,检修十分困难,维护成本极高,限制了该车型的运营范围,后期通过软件改进并更换部分配件后,修程逐渐增长,已早期的4000+400km延长至7000+700km。
CRH380AM-0204综合检测列车,曾为CIT500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列车外形如“宝剑出鞘”,将为更高速商业运营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提供研究平台。
这列更高速度试验列车项目是在科技部和铁道部的部署下,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共性基础及系统集成”、“国家973计划项目-时速500公里高速列车关键力学行为研究”为依托,以中国南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以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的研究平台为基础,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历经两年多科研攻关,于2014年1月成功落成。
这列试验列车以CRH380A创新成果为基础,以更高速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为首要目标,围绕提升临界速度、牵引能力和降低阻力等,对系统集成、头型、车体和转向架、牵引和制动系统等进行了全面创新。列车关键技术在中国南车实现了自主化和产业化。
这标志中国在高速列车前瞻性研究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有利于完善中国高速列车技术体系,将使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拥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2011年12月25日,CIT500在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落成。
2014年01月16日,在试验平台完成时速605公里测试。
2014年04月18日,首次离开青岛,开始首次远行。
2014年04月19日,在南昌西至萍乡北区间测试。
2014年04月24日,跑出385km/h速度。
该试验列车头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兵器“剑”,通过大量的概念设计、数值仿真分析、风洞试验等,优化出“剑”和“火箭”的头尾组合,实现了头车降低阻力、尾车升力接近于零的最优技术匹配。
列车的车体采用轻量化、等强度设计理念,在重量减少的情况下,刚度提高了22.7%。
“更高速度试验列车”采用了全新开发的大功率牵引系统,6节车厢全部为动车,牵引总功率达到22800千瓦。
该车为国内首组两个车头头型不同的动车组。
不过该车生不逢时,最终也没有完成既定的相关实验项目,仅作为高速综合检测车使用,但通过其完成的相关技术验证为后续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后续CR400BF-J等车型转向架性能已优于CIT500。2016年11月21日,CRH380AM-0204正式加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续列。
其中2车1架改为拖车转向架,用于轨检梁及测力轮对的安装。
CRH380AM-0204高速综合检测列车2015年4月15日出厂,2015年5月13日从北京调至合肥南动车所,并按计划于5月20日、24日进行了合肥南—巢湖间高速试验。
2015年06月29日至2017年08月10日在大西高铁综合试验段完成了综合试验工作,进一步对检测系统及综合系统等的功能、指标进行了验证,完成最高速度385 km/h的系统试验。
随后该车正式作为高速综合检测车,参与多条线路联调联试与日常监测任务。1车/6车为信号检测车,2车为轨道几何、动力学及接触网检测车,3车为通信、综合检测车,4车为卧铺及餐车,5车为接触网检测车。